2025-08-22 09:1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瑞峰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歌爾微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傳感器、SiP和傳感交互模塊三塊業務。其中,傳感器業務占據主導地位。報告期內,該項業務分別實現營收25.41億元、20.92億元、35.58億元...
《電鰻財經》文 / 李瑞峰
7月21日,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微)港交所IPO提交了新版招股書。歌爾微是歌爾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歌爾股份的持股比例為83.4%。歌爾微是一家覆蓋傳感器、SiP和傳感交互模塊的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尤其專注于聲學傳感器。公司持續與全球客戶挖掘市場需求、完成產品定義,為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工業應用、醫療健康等領域提供智能化的傳感交互體驗。
《電鰻財經》注意到,作為歌爾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歌爾微也存在嚴重“蘋果依賴癥”問題。歌爾股份曾因“蘋果依賴癥”吃過“苦頭”,歌爾微能否避免?報告期內,歌爾微的業績出現了下降且凈利潤仍未恢復到之前水平,而且該公司賴以生存的傳感器行業未來增長有限,讓人不得不質疑該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此外,該公司的實控人兄弟已在其控股股東歌爾股份上套現幾十億,歌爾微的上市會不會是下一場“資本盛宴”?
利潤下降 主營業務賽道潛力有限
招股書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1-3月份(以下簡稱報告期),歌爾微實現營業收入31.2億元、30.0億元、45.4億元和11.2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3.25億元、2.89億元、3.09億元和1.16億元。
由此可見,相比2022年的業績,歌爾微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在2023年出現了下降,而凈利潤在2024年仍沒有恢復到2022年的水平。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以2024年銷售額計算,歌爾微是全球第四大傳感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4.3%。此外,歌爾微是全球第一大聲學傳感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43.0%。
招股書顯示,歌爾微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傳感器、SiP和傳感交互模塊三塊業務。其中,傳感器業務占據主導地位。報告期內,該項業務分別實現營收25.41億元、20.92億元、35.58億元、9.05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4%、69.7%和78.5%、80.8%。
就全球MEMS傳感器行業來看,產業鏈已趨于成熟,傳感器賽道增速出現放緩。根據灼識咨詢資料,2020年至2024年該行業增速僅有3%,預計2024年至2029年也只增長到了6.4%,明顯低于SiP及傳感交互模組增速。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SiP和傳感交互模組賽道增長潛力較大,但目前這兩項業務的收入之和占比尚不足20%。
此外,歌爾微的現金流出現了較大波動。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93億元、6億元、4.35億元和2.24億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該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3.02億元,也較2024年同期的23.19億元略有下降。
歌爾微的毛利率總體在上升,但是仍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18.5%、17.2%、19.0%和20.6%,而同行可比公司瑞聲科技的毛利率為22.1%,敏芯股份的為24.88%。
實控人兄弟已套現幾十億 又一場“資本盛宴”?
招股書顯示,歌爾股份持有歌爾微約83.4%的股權,是歌爾微的控股股東。2008年5月,歌爾股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每股發行定價為18.78元。2010年歌爾股份正式進入蘋果供應鏈體系,來自蘋果的訂單驅動當年營業收入同比激增134.7%,凈利潤增幅更高達204.72%,迎來其發展過程中的高光時刻。
隨著業績增長以及股價飆升,歌爾股份的實控人兄弟姜濱和姜龍在2012年開啟了股份減持模式。到2015年5月,二人分別通過二級市場分6次減持所持股份,姜濱累計減持3200萬股,套現約10.12億元;姜龍累計減持2030萬股,套現約6.41億元。
2019年,姜濱通過二級市場繼續多次減持,預估套現近10億元。2021年,他繼續減持3300萬股,實現套現約17.6億元。
除直接減持外,兄弟二人還“變花樣”實現資產變現。2014年和2017年,二人控制的歌爾集團先后兩次發行以所持歌爾股份股票為標的的可交換債券,總規模達32億元。業內人士指出,這相當于實現了通過債券市場對持股價值的提前變現。
此外,兄弟二人還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減持股份。歌爾股份曾實施六期員工持股計劃,其中“家園1號”和“家園3號”計劃的股票均來自受讓自姜濱轉讓的股份。通過此方式,姜濱再次套現約16.32億元。
由此可見,通過二級市場直接減持、通過發行可交換債券以及向員工持股計劃轉讓股份等主要途徑,姜濱家族累計實現的現金流入超過90億元。
此外,歌爾股份自上市以來累計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32.49億元。姜濱、姜龍兄弟直接及通過歌爾集團合計持有公司超過30%的股權,由此可以估算出,二人從公司分紅中獲得的收益約為10億元。
此次,若歌爾微沖刺港交所上市成功,姜濱和姜龍兄弟二人將再次分享一場“資本盛宴”。
難擺脫嚴重“蘋果依賴癥”
歌爾微也存在明顯的大客戶依賴問題。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其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23.56億元、22.30億元、36.15億元和9.02億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5.5%、74.3%、79.7%和80.5%。
報告期內,歌爾微來自蘋果公司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6.1%、49.4%、62.3%和62%。歌爾微在招股書中披露,客戶A是1976年成立的美國上市跨國公司,主營消費電子等業務,需定制防水等級為IPX8的聲學傳感器,可推測客戶A是蘋果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歌爾股份也是歌爾微的第三大客戶,2025年一季度銷售額占比仍為5.1%。
事實上,歌爾微的控股股東歌爾股份對蘋果公司的嚴重依賴讓其吃過“苦頭”。從2019年至2021年,歌爾股份實現營收分別為351.5億元、577.4億元和782.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81億元、28.48億元和42.75億元。2022年蘋果公司因良品率問題砍掉了部分AirPods Pro 2生產訂單,歌爾股份迅速遭遇業績斷崖式下降,凈利潤從42.75億元激降至17.49億元,股價也大幅下跌。
作為歌爾股份的子公司,歌爾微也無法擺脫“蘋果依賴癥”。此次IPO,歌爾微希望通過IPO募資走技術自主路線。但歌爾微的上市之路坎坷曲折。該公司2021年12月闖關深交所,2024年5月撤回申請,2025年1月改道港交所,遞表6個月之后卻因為到期失效而終止,此后又迅速提交第二次申請,繼續沖擊港交所上市。
主力業務賽道潛力有限,蘋果“依賴癥”仍未擺脫,實控人兄弟已套現幾十億,歌爾微沖擊港交所上市能否成功?《電鰻財經》將繼續關注后續發展。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